对外依存度的概念来自于对国际贸易的测度,它表示一个国家某种产品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对外技术依存度是反映一个国家对技术引进依赖程度的指标。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对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的计算采取的公式是:技术依存度(%)=技术引进经费/(R&D经费+技术引进经费)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表明该国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较强;反之,技术依存度较低则表明该国自主创新成分较大。但不能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绝对化、简单化。所谓不能绝对化是指不能看到对外技术依存度低就认为自主创新能力强;所谓不能简单化是指不能仅用对外技术依存度一个指标就断定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
1、为什么不能绝对化
测度对外技术依存度度离不开对技术的理解。按照技术的表现形态,技术可以分为显性技术和隐性技术。显性技术(Disembodied Technology),也可称为非物化技术或者“软技术”,是指技术具有独立的形态,其转移可以单独进行,如专利权的转让和技术许可,技术咨询等。隐性技术(Embodied Technology)或称物化技术,是以中间产品、资本品或者人为技术载体。隐性技术是隐含在商品之中(可称为“硬技术”),或存在于人脑之中(即知识形态的“无形技术”),并且隐性技术的流动是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流动而发生地。国际上对国际技术收支的统计实际上是对软技术的市场交易进行的统计,隐性技术则因难以计算商品中的技术的价值而无法直接统计。因此,目前所说的对外技术依存度都不包括对进口的资本品(生产设备)和中间品(材料和零部件)中的技术的依赖。因此,用目前的统计数据计算出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对外技术依赖的真实状况,而需要随着统计制度和计算方法的逐步完善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某个技术落后的国家如果引进的软技术较少,而对国外的资本货物和中间品依赖较大时,通过公式计算出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可能很低,但并这不能说明其技术的自主性、自给率较高。是不是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完全不能用呢?也不是。排除了上述那些技术引进经费较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国家之外,技术依存度的指标可以反映出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对外技术的依赖情况。例如,我们据此计算出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低于10%。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二者研发投入占世界的份额高达52%,自然对国外的技术依赖度较低。
2、为什么不能简单化
一个国家和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能仅看对外技术依存度一个指标,还要考虑R&D强度等其他指标。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纲要在提出对外技术依存度降到30%以下的同时还提出了将研发经费占GDP的比值提高到2.5%以上的目标。一般来说,对外技术依存度低且研发强度高,表明该国具有较高的自主创新能力;对外技术依存度高且研发强度高,则表明该国在大量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高强度研发,技术学习的力度较大;对外技术依存度低且研发强度低,说明表明该国研发能力低,同时也无法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且研发强度低,表明该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低,且对外部技术具有高度依赖性。(见下表)
研发强度高 |
研发强度低 |
|
技术自主率高 (对外技术依赖低) |
自主创新能力高(IV) | 研发能力低,引进技术较少(I) |
技术自主率低 (对外技术依赖高) |
技术学习能力提升(III) | 研发能力低,大量引进外国技术(II) |
从我国的发展历程来说,基本上也将是经历从I—II—III—IV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我国处于第I阶段,研发强度低,对外技术依存度也低。改革开放以来至90年代末,我国处于第II阶段,研发强度还处于较低阶段,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引进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2000年至2020年,我国处于第III阶段,我国R&D/GDP开始达到1%,科技发展进入跃升期,研发强度逐步提升,对外技术依存度逐步下降,技术学习能力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到2020年后,我国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第IV阶段,研发强度达到2.5%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下降到30%以下。在第I 和第IV阶段,对外技术依存度都较低,但却有着天壤之别。从第I阶段到第IV阶段需要经历几十年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