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战略-访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

日期:2005-12-3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网

字体:【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如何理解《建议》所提到一些方面和由此所涉及到的一系列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

科技创新是统领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基础

中国经济时报: 应该怎样理解《建议》第八部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提到的“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

王元: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很长,人才强国战略是去年提出的。这两个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年加起来组成了国家三个大基本战略。在《建议》中,不仅仅是重提,更是进一步强调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未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整个《建议》当中,一方面把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核心即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因此使科教兴国战略具有了明确的战略导向和战略部署。

而要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人。一方面,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都有着必然的直接的逻辑关系。另一个方面,在整个《建议》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就是通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来贯彻科学发展观。它使得科学技术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对我国未来科技发展包括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极其关键和基础性的作用。

认识科技发展优势 重视科技基础性研究

中国经济时报:《建议》中提到“把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启动一批重大专项,力争取得重要突破。”而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环境危机,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您认为如何面对这些压力和危机?

王元: 我国正处在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转变阶段。这个阶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又是世界第三大贸易体。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国所独有的优势,对世界各国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比如,中美的贸易谈判问题、中欧的贸易谈判问题,在一些国际贸易活动当中,一些非关税性的贸易壁垒等使我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技术和竞争压力,因此,技术水平的提高是非常现实而迫切的要求。

二是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也把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中国的增长方式依然具有“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典型特点。这种增长方式如果持续下去,不仅仅会大量消耗资源,同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要转变这种增长方式,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必须寻求新的技术体系来支持它,以解决资源、环境和能源所面临的重大瓶颈性约束。

三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本质特点是,它正以一种多层次和群体性的发展态势来替代原有的工业化体系。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速度越来越快,产品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以及交叉科学出现的越来越多。在新材料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和新技术领域都已经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发展和突破。而这种发展和突破对过去的传统工业体系是一种替代性的变革。因此,对中国来说,未来实现经济持续和高速增长就必须抓住机会,建立新的科学技术基础和新的科学技术体系,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本质性特点。

四是要看到中国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并充分认识到这种优势。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规模的成长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经济体制进行当中,都应该有它极大的特殊性。第一个特点,中国现有产业中,既有着非常庞大而且极具竞争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具有及其庞大而且发展非常迅速的高技术产业,这和过去很多新兴工业国家那种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式完全不一样。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这种方式既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推动性,又带来中国面对整个世界市场时在经济波动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弹性。第二个特点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具有的,就是有一个非常完善的工业生产体系,使得在吸引外国投资和建立新兴产业部门时,内部的自主的机制非常强。第三个特别突出特点是中国具有多层次的市场,因此市场本身能够容纳大量的生产,从而促进的这种产业在本国的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理解《建议》中提出的“科学技术发展要引领未来”的新提法?

王元:要使科学技术引领未来,重要的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从国家的层面上,在资源配置和部署方面应当更加强调和重视基础性的研究。这是对“科学技术引领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

创新本质是市场实现

中国经济时报: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国家重点企业或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怎样体现自主创新?而对于最活跃,最有前途,成长最快的中小企业,如何促进他们的科技创新?

王元: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要理解创新的本质是市场实现。这是本质性的最重要的认识。创新是市场实现过程,而不是科学技术本身。因为整个创新的过程是把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这种转化的方向是市场化、商品化。没有产品的市场实现,科技成果本身只能变成样品、专利、论文。

二是关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建议》中对中小企业给予极大的关注。政府要转变方式,既不能直接采取一种财政拨款的方式来支持企业,又必须面对企业普遍的开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的情况。从政府角度来说,关键问题是要打造有利于企业的共享信息平台,共同开发信息技术。同时,对一些重大的开发项目,要强制性地要求企业来参加。通过国家这种项目的带动,把财政资金和企业社会的投资组合在一起来促进项目的研发,促进整个产品或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实现过程。就企业来说,不论是国有和私营,只要能在产业中起到重要作用,就应当选择一些重要的企业来建立国家的工程技术中心或建立国家实验室。这些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实验室并不是仅仅为了某一个企业,而是这种研发活动能够使产业内部的企业普遍受益。

三是在整个规划中,特别是关于重大政策的研究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因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初期,往往不是由大企业来进行,而是在中小企业中进行的。我国大概85%的专利来自中小企业,65%的专利应用是中小企业执行。由此,中小企业在整个创新活动当中是非常活跃的一部分,而且对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成长起到了最基础性的作用。所以针对中小企业最近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融资困难,国家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方面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中小企业来说,未来的创新和创业活动,国家应当有一些重大政策的调整。

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是市场化

中国经济时报:科技成果以怎样的形式转化?您又有何好的建议?

王元: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和科技本身的特点有关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作为国家科技规划纲要的一个主线,就是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机制的变化,更加强调以企业为主体,构建产学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二个方面是,从国家计划和资源的配置方面要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国家的科技计划,特别是面向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研发和重大产业开发应当真正地建立在产业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包括应用研究。同时在整个资源配置上应当把整个研发活动和转化密切结合起来,把转化内部化。就是在整个科研项目支持过程和资源配置过程当中,本身就要求成果必须实现它的转化,也就是市场化,项目本身应该提出这种要求。另外,在整个资源配置过程当中,要有一部分资金来使得这个研究成果实现它的转化,把转化内在化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方向。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咨询:webmaster@lanouli.com新闻与信息:xxxz@lanouli.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