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根 王兵(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西南交通大学)
本文引入科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就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的产出论文,对项目在大尺度LUCC对区域气候影响研究方面的学术水平进行了评价。并由此反映出我国在大尺度LUCC对区域气候影响研究领域的国际水平与学术影响力,为进一步完善国家相关资助体系提供参考。
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对气候的影响是当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地表特征空间变化复杂,因气候背景、人口分布的不均匀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导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加强大尺度LUCC对区域气候影响领域(简称“该研究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对指导土地资源利用,解决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领域涉及气候学、大气学、生态学、遥感应用、环境科学及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具有典型的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我国通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支持大尺度LUCC对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
一、研究现状
1. 围绕生态问题开展研究
通过对SCI数据库中的论文关键词进行检索与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全球变化研究紧紧围绕着问题开展。本研究领域论文的词频排名前30位的关键词(见表1)中“土壤”“气候变化”“降雨”“植被”“土地利用”等与生态环境紧密相关的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反映出研究者希望通过研究生态环境要素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来解决人类生存必须面临的问题。同时,关键词涉及气候学、地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反映出本领域的研究工作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
2.发表论文数量持续攀高
通过对本研究领域近十年(2006—2015年)所发表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发表论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说明本研究领域持续受到全球相关学者关注。
论文数量的变化还与国际事务表现出较强的关联。2013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发布,之前各国研究者针对全球变化评估开展了大量研究。2013年后,各国围绕制定新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签署2015年碳排放协议谈判的需要,加大了对该领域研究的支持力度。这与2013年以后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居高不下表现出正相关。
3.中美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资助国家
通过对2006—2015年全球基金资助发表的论文数进行统计,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对该领域的资助力度明显强于其它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在资助前10位名中占据三席(表2),美国占据三席;受资助发表论文数量上,中国12184篇,美国15795篇。
二、大尺度LUCC对区域气候影响研究项目的学术影响力
2011年,我国通过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开展了LUCC对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通过对该项目5年执行期间发表论文的统计,并与全球在本研究领域所发表论文进行多维度比较,可以反映当下我国在本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及影响力。
项目产出论文的总体影响力较高,其中有16篇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前10%期刊上,占项目发表论文数的12.12%;78篇论文的期刊来源为影响因子前50%期刊,占项目发表论文数的59.09%。但低于全球在本研究领域所发表论文中上述两个比例29.12%和77.62%,说明项目产出论文所发表期刊的影响力低于本研究领域的全球平均水平。
将全球在本研究领域所发表论文和项目发表论文的被引情况进行分析,该项目产出的132篇论文在领域论文集中的最高被引频次为24,篇均被引次数为2.95,项目产出的代表作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为3.43。全球在本研究领域同一时期所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为2.46。另据论文相对影响力的统计,项目产出的132篇论文中,相对影响力大于1的,即论文影响力高于平均水平的论文有30篇,占比22.7%,低于本研究领域31.1%的均值。
将该领域论文的被引次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0.1%代表顶尖论文,1%代表杰出论文,10%代表优秀论文,50%代表不俗论文。项目产出论文中顶尖论文、杰出论文均为0,优秀论文比例仅有3.03%,说明项目产出论文缺乏顶尖高水平论文。但不俗论文占比超过了50%,说明项目产出论文的总体质量较好。
综合表3-5数据,项目产出的132篇论文虽然在影响因子前50%的期刊上数量不占优势,但在本研究领域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力,研究水平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
三、结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国家战略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全球变化研究资助的“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项目的产出论文水平,是我国在大尺度LUCC对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领域的典型样本。通过对此项目产出论文评价的对比分析,可较好地反映我国目前本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
通过评价指标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我国在本研究领域的项目论文质量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但缺少顶尖水平论文,全球学术影响力不够突出,受本研究领域学者的关注度不高。
科技中国2017年第一期p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