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体育下载链接、中采咨询联合发布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采购经理指数(Emerging Industries PMI)为54%,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
从13个分项指标来看,同上月相比,正向指标中,小幅回升的有生产量、研发活动,大幅回落的有产品订货、进口、自有库存、就业,小幅回落的有出口订货、现有订货、采购量、经营预期。反向指标供应商配送指标上升。
中采咨询于颖认为:“本月EPMI54%,环比回落不多,但大大低于往年61.7%的均值,主要原因是进出口受损较大,同时就业指标回落较多,与订单产量的趋势背离。疫情过后复工复产,内需尚属稳健,但上两月积压的需求基本处理完毕,各正向指标明显弱于往年同期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全球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凸显。从预期、库存和现有订货走势看,未来动能一般,市场需求增量取决于海外疫情能否抑制以及内外供应链修复程度。依据中国PMI和国内疫情数据分析经验推算,海外生产可望在5月中旬开始恢复。
新订单本月略有回落至56.9%,低于往年均值12个百分点,除内需尚未完全恢复外,重要根源是出口订单环比回落12个百分点至32.6%出现历史新低,冲击了订单表现,新订单与出口差值出现历史最高值24.3%;产需比例本月4.8%大幅高于历史均值1.2%,说明本月出口对订单冲击更大,下月将更多波及生产量。经计算,上月复工率在70%左右,本月生产量回升至61.7%高位,主要是复工补足,但也低于往年均值7个百分点。同时现有订货46.7%,环比回落9.4%,支撑产能的历史订单已经没有存量。企业坚持创新,研发投入与新产品投产双双连续回升,但恢复往年正常水平尚需时日。
进口指数环比回落4.4个百分点至39.2%,为历史次低,同时自有库存大幅回落至46.2%的低位,都与订单和产量的走势大幅背离,说明供应链断点比较严重;同时用户库存回升到正常水平但还在低位,显示企业未来采购生产存在一定动能。购进价格较上月小幅回升,海外疫情爆发原材料进口受限,同时内需走旺推高价格。而国内厂商纷纷清理库存缓解资金压力,导致本月销售价格继续回落。就业回落3.6%至45.9%,比近年均值55.5%低9.6个百分点,未来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值得忧虑。本月经营预期为52.6%,环比回落11.8%,远低于往年均值63.8%,说明企业对疫情冲击较为悲观,预期不良”。
中国科学技术战略发展研究院陈志认为:“本月EPMI指标并没有如上月预想那样大幅走低,反映了新兴产业企业的韧性,但是整体预期走低。目前疫情已经走向了第二阶段,从内部冲击为主转向外部冲击为主,从供给端冲击为主转向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冲击。这种阶段性特点已经比较充分地体现在本月的一些分项指标中。例如进口指数大幅走低,出口订货指标值降至32.6%。
根据联合国数据,2017年中国进口货物中中间品达到11804亿美元,占进口的73.4%,中国产业供应链风险逐步加大同时将进一步走向分化。例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中国出口额最大的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半导体等行业,包含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019年该产业进口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总体占比32%,这些地区总体疫情可控。但是出口国主要为美国、荷兰、德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很多都是疫情严重的国家,总体出口风险大于进口风险。而本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经营预期降至40%的低点,出口订货大幅回落至37.2%,进口也小幅跌至44.2%。汽车产业更是风险巨大,由于疫情迅速蔓延,欧洲、北美和日本的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厂陷入大规模“集体停产”状态。汽车产业短期面临断链冲击和规模收缩风险。虽然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油车技术基础略有不同,市场范围也不一样,但是并没有逃脱这一大势。本月新能源汽车现有订货回落,进口继续跌至41.1%。总体来看,中国新兴产业短期内供应链风险加大,需要加快制定和实施预案,同时要更加着眼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方能转危为安、转危为机”。
具体观察各项指标,PMI指标为54%,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生产量指标为61.7%,比上月回升1.4个百分点。产品订货指标为56.9%,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进口指标为39.2%,比上月回落4.4个百分点。自有库存指标为46.2%,比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就业指标为45.9%,比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
从分行业指标看,新兴产业七个产业有6个产业EPMI指标高于50%,一个产业指标低于50%。PMI绝对值最高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PMI值为58.3%。
表:EPMI本月分项数据
图:EPMI趋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