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包容性创新

日期:2022-07-19 来源:www.lanouli.com

字体:【


编委会(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奋宇王蓉芳

刘冬梅孙福全

赵延东

编写组:

第一章郝君超、李

第二章赵延东、张文霞、曹玉娟

第三章许竹青

第四章许竹青

第五章

第六章付剑锋

第七章何光喜、郝君超、李研、马永斌

第八章郝君超

摘要

包容性创新的最初定义是指利用科学、技术和创新诀窍以解决低收入群体的需求。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针对低收入群体的特定需求开展创新活动,使他们能够获得并享受创新成果;另一方面,低收入群体亲自参与、推动、实施具体的创新活动,即“草根创新”。尽管中国政府从未在官方文件中提到包容性创新,但在政策导向上,从主要关注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已开始拓展到对创新包容性的关注。我们认为包容性创新不仅面向低收入群体,也面向脆弱性区域、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中国政府在通过包容性创新促进民生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中小企业成长以及草根创新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但同时仍然面临着低收入群体总量大、比例高、收入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等现象。可以说,包容性创新在中国既有着丰富的实践基础,也是一项新的议题。

在包容性创新促进民生改善方面,“十二五”以来,中国科技创新正在进入一个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边缘化群体与欠发达地区共享增长的新阶段。政府通过编制科技发展规划、实施科技计划和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启动实施科技惠民计划、启动专项科技行动、建立试点和实验区、实施示范工程等形式,重点支持了资源与环境、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

在包容性创新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及农民开展科技扶贫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制定科技扶贫规划,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培育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点;构建贫困地区的科技服务体系;重视科普培训,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探索形成的“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增强了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以及参与创新的能力。

在包容性创新促进区域发展方面,中国先后启动了科技援藏、科技授疆、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性活动。1996年科技援藏工作启动;2007年,全国科技支疆行动启动,出台了《关于推进科技支疆工作的意见》等多项政策,不断加大对新疆的支持力度;2000年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经济区、对外开放经济区等方式支持西部12省发展,大大提升了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在包容性创新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包容性的理念反映在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引导上。一方面,包容性创新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路径之一,这包括由政府组织或者支持开展创新活动的“自上而下”模式,如20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的低成本抗疟药物研发创新,还包括市场自发开展创新活动的“自下而上”模式,如中国山寨手机产业的低成本微创新;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包容性创新,新兴产业初期在规模和技术方面都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如中国政府启动金太阳工程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等。

在包容性创新促进中小微企业培育方面,中国通过中试条件、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企业通过创新提高竞争力。中国政府于1999年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初创期中小微企业给予资金支持。2001年,国家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农业、林业等科技成果进入生产的前期性开发、中试、熟化环节。1986年起实施星火计划,在培育乡镇企业、培育区域特色支柱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除此之外,草根创新也是中国开展包容性创新的一项重要实践。首先,国家启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青少年科技创新操作室”等科普活动,制定实施《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使草根创新成为可能。其次,中国各类组织也积极为草根创新提供孵化、融资贷款、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为草根创新提供条件。在此情况下,中国的蓝领工人、失业人员、普通农民、大学生及青少年等草根群体自发开展了一系列发明、创新活动,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效益。

目前,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包容性创新的实践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着一定问题。为了更好地在中国推进包容性创新,中国政府需要在使包容性理念成为创新的主流价值、关注包容性创新的区域差异与人群差异、围绕创新不同阶段构建完整的政策体系以及注重创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等方面做出努力。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咨询:webmaster@lanouli.com新闻与信息:xxxz@lanouli.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