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诗波 余志刚
本书结合不同产区和销区的实地调研,系统评估了现阶段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粮食宏观调控对农民种粮增收、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和带动粮食加工产业发展及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认为:一是现阶段我国实施的粮食调控政策,基本上实现了调控目标,对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调控目标的多重性加重了宏观调控的难度,政策体系设计缺乏系统性导致效果相互抵消,调控主体之间利益博弈使得实施效果打折扣,市场机制被扭曲,隐含着较高的市场风险,以及不断上涨的粮价造成政府与市场的多重压力。二是主销区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远高于主产区,在现有粮食宏观调控机制下,粮食生产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小。三是由于粮食生产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较小,产粮大县激励政策效果较弱,加上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差、服务体系不健全,导致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失衡。四是近年来我国粮油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且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导致粮食加工业效益与企业盈利能力整体偏低。五是我国粮食流通政策体系日益健全,粮食流通管理效能不断提高,服务宏观调控决策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但市场流通主体发育不成熟,批发市场与期货市场发展程度偏低,影响粮食市场稳定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粮食流通价格机制与发展软环境亟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