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自然指数数据显示,中国作者在2022年对高质量自然科学研究作出了最大贡献,在高质量期刊上发表论文份额首次排名第一,超过美国。
自然指数分析的数据显示,从2022年1月到12月,中国作者的“贡献份额”为19373份,排名第一,美国为17610份。
这一数据意味着什么,应如何看待?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科研人员和科技政策专家。
“自然指数是反映基础研究实力的参考指标。”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肖尤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中国自然指数排名攀升的背后,是我国持续稳定的科技研发投入规模强度、不断增长和提升的科技人力资源数量质量、持续优化的条件平台和科研管理环境,以及在重要学科领域大幅进步的科技水平。
自然指数由国际知名科技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下属机构编制并定期发布。它追踪发表在82本高质量期刊上的科研论文的作者单位信息和机构关系,反映一家机构和国家或地区高质量科研产出及合作情况。一篇完全由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将为中国带来一个“份额”。
自然指数追踪的是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这四个自然学科。据报道,自2014年11月自然指数首次发布以来,我国的自然指数贡献份额不断增加,并于2021年成为在物理和化学领域领先的国家。2023年1月至4月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也首次超过美国,仅在生命科学类别的“份额”落后于美国。
江南体育下载链接研究员丁明磊认为,自然指数作为一个重要参照物,是新时期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成就的客观反映,表明中国正在加快建立适应科技自立自强新要求和国际竞合新形势的科技发展新模式,科技成果供给质量大幅提升,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加速壮大,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首席执行官弗兰克·弗兰肯·佩特斯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目前,不仅在科研数量上,而且在科研质量上,中国表现日益突出。”
佩特斯透露,20世纪80年代初,《自然》只有不到1%的文章涉及中国作者。如今,这一比例超过15%。
但在振奋的同时,科研人员也表示,自然指数只是衡量研究论文发表情况的一个指标,而不是目标。
“自然指数及其排名并不是中国科技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是奋斗过程的一个反映。”
丁明磊表示,现阶段,基础研究更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将基础研究与国家发展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科研人员要将更多高水平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丁明磊说。
“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大幅增长大约始于2000年,这20多年来我们的基础研究取得巨大进步,但不能否认的是,我国原创成果仍相对缺乏,实现跨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所研究员傅向东表示,相比于论文,“我们还是更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做出能落地的成果,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肖尤丹则强调,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既是我国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保持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的直接体现,更为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文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3-05/29/content_55393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