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资讯
中国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互联网金融发展能普惠中小企业
2014-08-06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 姚轩杰 2014-7-22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门槛是否实质上降低。记者与中国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相关负责人相昕岚进行了对话。以下是该负责人的观点:
  当我们谈到金融,提到最多的除了“收益”就是“风险”了,而谈到风险,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普通投资者,都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一般,避之不及,都期望将投资的风险控制的越少越好。从三中全会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导向后,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开始火爆出现在各大媒体,与此同时,风险管理是在任何一个场合都会被提到的问题。当然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对互联网金融“如何监管”“监管到什么程度”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那么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创新以及变革,一方面是“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的优势,另一方面是“风险大、监管弱”的突出问题。要想促进金融市场化的步伐,“管就死、不管就乱”的现象又必须要解决,这就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可以想见的是,一定有些监管者,面对创新和改革,会固步自封,一方面鼓励创新、鼓励市场化的口号喊得很响,一方面却想尽办法控制自己监管的领域里,不要出问题、不要出风险、不要出乱子,以“风控”为由来求稳。
  然而,成熟的市场必然是“高收益伴随高风险”,这虽然是投资的常识,可是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金融机构,都已经习惯了迎合投资者的“无风险”心理,强调“安全”而不是加强对民众的风险教育来激活市场。事实上,在任何市场想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然要不断地创新,而创新是必然要有风险的。那么,怎么做才能够够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利率合理的市场化,以帮助到中小企业呢?
  在中国,我们有20%的存款准备金率来规避风险,我们的银行还有存贷比的严格限制,且银行贷款还有“额度”做为卡口。这在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是不被理解的,成熟市场经济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般只有3-5%,如果不让资本在市场“流”起来,那么市场化就不能真正起作用。也就是说,只有给互联网金融更多的发挥空间、更大的风险敞口,才能带动整个市场进行良性调整,当然这必然带来“该破产的破产、该倒闭的倒闭、该承受损失的承受损失”。也只有这样,才能回归金融“经营风险、经营信用”的本质。
  在目前市场情况下,如果企业无法从银行拿到贷款,民间融资的利率基本都在20%以上,甚至有达到40%以上的,而这样高的利率是一般实体企业都无法承受的,如此一来,资金不可能良性的流到实体企业帮助其发展。同时,收缩银根带来的直接后果,首先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资金干枯,其次是没有抵押担保的创业型企业得不到支持。近日与银行的业务人员沟通,目前有些银行的为了控制风险降低坏账率,信用贷款几乎叫停,能拿到信用贷款支持的中小企业很寥寥。甚至会出现企业到银行申请200万的信用贷款,最后能批下来的只有十几万的现象。而银行方给出的解释是“中小企业市场已经被各大银行扫过很多遍了,有发展的企业银行都已经给予过资金扶持了,剩下的再扶持也没有用了,只能更多的增加银行的风险”。而事实当然并非如此,银行的严风控从某种程度上助推了民间融资成本的提高,以致于一提“民间借贷”似乎“高利率”就是其无法扯去的标签。也就是说,间接融资为主的低风险偏好难以支持经济的转型升级,市场上必然存在大量得不到金融支持的薄弱环节。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想要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必然要“放开手脚”通过市场的调整来让企业获得健康的融资利率。在较成熟的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一定是要达到一定比例的,这样在市场信息相对对称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利率体系才是相对合理的,也才能使得资金健康的流向中小企业,进而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返回]
 
版权所有 © 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