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资讯
天津需三大突破促科技金融做大做强
2016-02-02
十二五以来,发展科技型企业与鼓励金融机构授信中小微企业,是天津经济工作的两个重要抓手。有关人士对此指出,当前天津宜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与科企抱团发展,突破政策支持方式、科企信用体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瓶颈,做大做强科技金融。
――科企与金融双轨发展、缺乏交叉
天津市科委党委书记陆文龙说,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天津十二五时期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一招,其数量从2010年1.25万家增至目前7.18万家,其中70%科技型中小企业、85%科技小巨人企业集中于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天津也走在全国前列,其以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抓手,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中小微企业授信收获明显成效。
做大做强“科技金融”,促进金融机构授信科技立身、市场可期、风险可控的科技型企业,是在“转方式、调结构”背景下,政府盘活经济的重要抓手。专家表示,天津科企与金融机构抱团发展已有尝试,但整体上仍处双轨模式,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企业之间尚未形成主流合作通道,科技金融潜力待挖。
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副教授曹昱亮、天津海泰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张宇等指出,在债权融资方面,天津科企信贷规模逐年增大,科技支行、科技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的作用开始显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在政策引导下稳步发展,打包贷款、周转金贷款等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工具逐渐成为重要的贷款渠道。
而从股权融资方面看,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机构中,多数为创业投资机构,其组织形式主要分为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合伙企业两类,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企业尚未建立起顺畅的融资通道。
记者近日走访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浦发银行驻津分行以及天津银行、渤海银行等了解到,除了浦发银行、天津银行设有科技支行,其他金融机构并未针对科技金融展开具体工作。
――科技金融发展面临三方面制约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天津科技金融发展条件成熟、势在必行,但在操作层面存在三方面制约。
一是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有待完善。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教授周立群指出,相较于上海、深圳,天津在创业投资与产业投资的引导方式、公共财政科技投入方式,以及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创新仍显滞后,资源优配空间较大。
二是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尚未形成。金融机构人士指出,目前天津缺乏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科技金融数据库,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信用体系也未建立。
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分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孔祥明说,从银行实际工作看,市场上确有不少在银行风控标准之上、值得授信的科技型企业,但由于缺乏科企信用体系、信息平台,这种授信只能“点对点”随机接触、费时费力,阻碍银行发展科技金融。
三是缺乏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人才集聚效应不明显。专家指出,近年天津市引进人才在技术和金融方面均有倾斜,但缺少具有综合背景的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无法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浦发银行天津分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李喆指出,发展科技金融、促进科企与银行共赢,要求金融机构业务人员具备多个方面的专业能力,包括紧跟科技前沿、熟悉银行业务、创新金融产品等。
――宜多措并举破除发展瓶颈
受访人士指出,天津宜借鉴上海、苏州、北京、武汉等地经验,多措并举发展科技金融。
一是政府资金精准支持科技金融项目。宜借鉴风险补偿机制经验,发挥政策资金在金融机构扩大对科技型企业授信方面的引导和担保作用。此外,政府部门宜支持鼓励以技术专利、科技项目等为抵押标的物的科企融资方式创新。
二是打造科技金融服务链条,形成科技与金融产业集群。周立群建议,通过科技信贷、科技担保、过桥贷款等方面的投融资服务工作,集中从天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多层面解决融资难题,打造一条贯穿企业成长全过程的科技金融服务链条,其中种子期以政府资助为主、初创期配以天使投资、发展期加强银行担保信贷、成长期寻找风投、成熟期配套上市辅导,形成产业集群。
三是构建六位一体的科技金融信用体系。构建制度、产品、信息系统、激励机制、服务机构、工作体系等六位一体的科技金融信用体系,成立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信用促进会,推动信用征信、评级、法律、财务等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四是加强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宜充分运用政府引导与市场需求拉动两种机制,着力培养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协同北京、天津和河北等环渤海地区企业、高校、政府及金融机构的力量,整合“科技+人才”、“资本+产业”等关键要素,建立“政产学研金际”的科技金融区域协同创新中心。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2016-1-20)

[返回]
版权所有 © 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