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资讯
科技金融元年谱写深度融合之道
2017-01-22
“科技金融”首次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产业链迅速孵化,吸引资本蜂拥而至。2016年,Fintech成为国内金融业最火的单词,科技金融在中国市场书写纪元。当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与古老的金融行业深度交融,巨头间激烈的“军备竞赛”同步上演。不论是主打绿色与普惠的蚂蚁金服,力推开放与链接的京东金融,还是不断深化场景金融的快钱公司,盘点2016年探索科技金融的中国式路径,或许未来更大的商业机遇、更优质的金融体验就蕴藏其间。元年现象:金融深度融合科技在市场、政策双驱动之下,2016年科技金融(Fintech)在中国已成燎原之势。一方面, 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并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符合创新特点的结构性、复合性金融产品开发。这标志着金融科技产业正式成为国家政策引导方向。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对科技金融趋之若鹜。根据毕马威季报报告,仅2016年三季度,有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了由风投支持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涉及交易13宗。虽然各方对“科技金融”定义各执一词,但其以科学技术提高金融效率、驱动金融创新的本义,却受到了普遍接受。因此,标榜领先的科技,成为众多具有互联网基因金融企业诠释“科技金融”的主流方式。受此影响,在这一年里,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接触甚至熟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原本高深莫测的技术词汇。事实上,它们已全面应用于甚至“改造”着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保障、交易结算等诸多金融领域。随着科技金融概念遍地开花,业内愈发意识到,科技与金融的化学反应不仅局限于渠道、系统等浅层次的碰撞,而是激发深层次的融合,最终为用户提供便捷、集成又兼顾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万达集团旗下快钱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商业消费体验和金融服务体验共同变化融合,会造就新的体验技术。而这种体验的持续优化,将是未来商业最大的竞争力。”实践路径:巨头各显神通抢跑道如何实践科技金融?各路资本正各显神通,贴身肉搏。主打绿色、普惠——8月27日,蚂蚁金服首次上线“碳账户”,致力于打造成全球最大的低碳生活衡量、交易、共享平台。蚂蚁金服在科技金融上的实现路径可见一斑:利用大数据等风控技术守住用户消费风险,同时在“绿色、普惠”的创新业务上有所突破。力推开放连接——2016年,京东金融的科技金融战略逐步清晰,数据、开放、连接,成为个中关键词。它在兼并收购一系列大数据公司的基础上,又以账户为链接,并积极向外部输出其技术经验。深化场景金融——没有标榜酷炫的黑科技,反而以满足中产需求为目标,不断优化场景内的用户体验。据悉,快钱的场景金融更注重将领先的科技落实到用户体验中,为后者带来实在的优惠和便捷的金融服务。快钱公司不断地把综合化金融服务植入各类线下场景,用户在场景中便捷地获取金融服务的同时,还能享受到与之相匹配的中产权益。快钱公司则借此以更轻盈之姿践行科技金融之路。另辟蹊径:为用户打造场景金融服务事实上,快钱一直持续打磨着基于场景金融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快钱已集成支付、信用、理财、权益的综合化金融服务,让用户坐享“边花、边借、边赚、边省”的消费体验。以快钱在汽车场景中的探索为例,近期,快钱率先与上汽通用达成战略合作。未来,消费者可在移动端惬意挑选中意的车型,以尊享低价一键购车,甚至还可匹配个人信用状况的信用额度分期购车。也就是说,只要一部手机即体验了移动支付、汽车权益、汽车金融三大“金融+汽车”的中产场景服务。这一综合化金融服务还将覆盖至整条汽车产销全产业链中,帮助上游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提升运营和服务效率。
全新体验的背后,是快钱强大的科技金融能力在支撑。依托万达场景和自身的金融专业经验,快钱公司已收集建立起海量消费数据和行业数据,通过挖掘数据了解用户行为偏好,向用户精准匹配所需的金融服务,帮助用户畅怀消费、享受品质生活。快钱场景金融还在向更多场景辐射。目前,快钱已成功进入购物中心、院线、酒店、便利店等多个中产用户密集的消费场景。未来,快钱还将大幅拓宽一站式综合化科技金融新体验的使用场景,将其延伸至机场、保险、航空等中产消费场景中,让用户尽享科技金融新体验。
(资料 来源 北京商报2017-1-9

[返回]
版权所有 © 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