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部门、各地方都在认真学习中央精神,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通过近年来科技工作的实践,我们认识到,贯彻落实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风险投资怎样参与和促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风险投资的重要使命与机遇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回升向好的形势下,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之所以有这一判断,主要来自历史的启示。以信息产业为例:人类从开始印刷商业书刊进行销售开始,到收音机、电视机和互联网,本质上都是以不同的技术来实现信息和文化的传播。实现同一信息覆盖
5000
万人的目标,依靠传统的书刊可能需要数百年以上的时间,收音机用了
38
年,电视机用了
15
年,而互联网仅用了
5
年的时间。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领域由于新型技术突破所产生的新兴产业,其本身表现出巨大的带动系数、强大的市场拓展速度,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竞争的格局,具有难以估量的经济、社会和商业价值。如果将互联网看作是新兴产业,传统书刊看作是传统产业,那么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促进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在互联网时代,书刊、影视作为信息、文化传播的媒体,不仅没有消失,种类反而更加繁多,形式更为丰富。借助网上书店、电子书籍、电子阅览器等工具和手段,其流通范围更大,速度更快,对印刷业、出版业、影视业和传媒业的结构调整、发展模式创新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轮新兴产业源发地——美国,信息技术发展最快的
1986
—
1997
年间,风险投资同步迅速壮大,总量增长了
10
倍,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本,补充了政府科技投入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缺口,扶助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有力地推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实现了行业高达
41%
以上的平均收益率。这一阶段,风险投资也成为全球公认的新投资模式典范和新财富产生方式的代表。
当前,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曙光初现,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生物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已经蕴含了较大的势能。世界范围内,借调整产业结构,应对金融危机之际,大力培育新兴经济增长点,新兴产业正悄然逆势而上,迅猛发展。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定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以来,我国加速了重点领域布局、加大了科技投入。目前,已具备了在新兴产业占据某些制高点、接近一些前沿和做大若干领域的基础。
将这些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的优势,风险投资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风险投资难得的发展机遇。风险投资可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早期的发展资金,选拔培育企业管理团队,开发出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的新型商业模式。
近年,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正在积极进行新一轮产业技术投资,
2005
年以来,硅谷已有
100
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进入了新能源领域,
2008
年投入新能源领域的资金更是超过
50
%。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最新发布的预测,
2010
年在新能源等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还将继续增加。海外资本市场也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应特别关注的是,很多我国新兴产业的代表性企业远赴海外上市,
2009
年以来就有多家新能源企业赴美国、韩国上市。实际上,各个国家、各方投资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战已经打响,我国风险投资业一定要关注和重视这一动向,并要积极应对,有所作为。
二、我国风险投资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总体效能还有待进一步释放
十年来,我国风险投资业取得了很大发展,特别是
2006
年全国科技大会以来,随着法律环境的日趋完善、财税政策的出台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建立,风险投资的机构数、管理资本总量大幅增加,平均增速超过
16
%。
2007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业普遍陷入低迷,但我国风险投资却逆势上扬,已连续两年保持快速增长。据科技部、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正在联合开展的
2009
年全国风险投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已达到
576
家,管理资本达到
1605.1
亿元,分别比
2008
年增加
21
%和
10
%以上。我国风险投资已培育出一批对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新兴经济增长点,如光伏产业、软件产业、网络产业、信息通讯产业、先进制造产业。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国风险投资业总体还处于成长阶段,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尚未突破,其投资抚育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后端投资过于“拥挤”,种子期和起步期投资依然严重不足。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业早期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只占全部投资的
8.1
%,且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许多机构虽然被称之为风险投资,但已成为“保险投资”。从历史的经验看,正是风险投资家将早期项目转化为相对成熟的企业,从而大规模商业资金可以进入,才引发了信息技术革命,才奠定了风险投资不可或缺的地位。如果仅仅是“摘果实”,信奉纯粹的“拿来主义”,采用完全的“跟随战略”,我国的风险投资将难以完成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使命。
二是投资传统产业和低端环节偏多,技术预见和管理水平还需提高。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在传统产业上的投资比重依然很高,一般性技术改造项目多,高风险但呈现高渗透的技术创新项目少;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源的产业链上低端环节投资的比重比较高,如硅晶片,风电叶片投资多,但实现大容量、低成本储存,解决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智能电网技术环节投资较少。与此相比,国际风投主要集中在企业发展的前端,近来更有向萌芽期进展的趋势,凸现出我国风险投资团队对高新技术项目的技术发展路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较弱,还需全面提高。
同时,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构,企业的形态把握能力也需进一步提升,要尽快实现从过度关注
IPO
,到重点关注技术整合、产业策划和并购等相结合的转变。实际上,新兴产业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整合来完成的,如思科公司主要通过并购实现成长。这就需要投资者要具备产业技术预见能力和较高的投资技能,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这种综合能力与国际同行先进团队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三是国有风险投资的功能正在弱化,部分地区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重心偏移。国有风险投资机构从设立即定位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以等早期投资阶段。
2008
年对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一次全面调查显示,国有风险投资机构占据全行业的
1/3
强,累计对早期项目的投资比例高达
67
%,远高于全行业约
30
%的平均水平。但近年来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目前国有风险投资被等同于一般经营性国有资产,在同一尺度下接受管理,受保值增值等指标考核影响,很多机构不愿从事或难以从事早期投资,从而转向后端投资,甚至成为享受稳定收益的控股公司;国有风险投资按照国有资产的交易制度,在进入和退出阶段需要履行复杂的程序。国有股转持政策的实施对国有创投的投资理念和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设立了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但在运行中有些偏离了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宗旨,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工具,失去了对前端和科技投资的引导功能。
四是风险投资运营环境不够完善,运营条件不够成熟。从风险投资的外部支撑条件看,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还不很健全,存在政策、技术、企业等相关信息获取难的问题;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信用与绩效评价机制尚未建立;风险投资长期资本来源渠道不畅,行业内天使投资、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缺失,导致管理人行为短期化;税收制度在不同性质风险投资之间不平衡,有限合伙制尚未充分显示其制度优势。
三、发展有中国特色风险投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国风险投资业伴随着科技事业成长而发展,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成果,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与特色。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业已基本完成了由政府主导向社会资本主导的转型。我们既要借鉴发达国家风险投资的一般规律,更要重视探求适合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道路,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健康壮大,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积极助推作用。
一是深刻认识和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加强科技资源与风险投资的对接。与传统产业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路线、产业环节、商业模式、市场培育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大量的技术攻关、成果集成、模式创新和政策突破,才能使其健康发展。例如,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就有多晶硅、光伏电池、并网输电、配电控制等关键技术和产业环节,如果后续环节不畅,市场就难以形成、就会造成前端的投资失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阶段性、配套性产能过剩的“堰塞湖”现象。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证,就是十年前的纳斯达克网络股票泡沫。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美国“信息高速公路”项目虽然已经开始实施,但“信息高速公路”进入每家每户的工作并没有完成;虽然网上采购和交易已经成为可能,但是网上支付的信誉还得不到保障,电子签名还不具有法律效力。即便存在诸多的缺陷,资本市场中的网络股还是持续高涨,进而形成了泡沫。可以说,这个泡沫主要是因为经营环境和新兴商业模式还没有形成完整配套所造成的。纳斯达克泡沫破裂以后,网络业才逐步发展起来,网上支付和电子签名瓶颈得以突破,用户开始了大规模接入,整个网络产业才有了真正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会有光明的前景,必然也会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
克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各个障碍,要充分利用我国体制机制的优势,促进政府、企业、科技和投资界的紧密结合,及时沟通信息,联手共进:从政府来看,要及时地进行科技前瞻部署、破除政策障碍;企业要努力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商业模式;风险投资和金融机构要创新投资模式,支持企业融资。在去年开始实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应用工程中,我们在“十城千辆”中重点解决电动汽车公交运营模式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在“金太阳”工程中重点攻克太阳能发电的并网输配电技术;在“十城万盏”中着力探索半导体照明能源合同管理商业模式。政府、企业、金融紧密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今后,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链条与资金链条的对接关系,对市场失灵的环节,政府要充当“第一位天使”;对风险投资可以顺利进入的环节,政府要营造环境,加大激励;对于风险投资“过热”的环节,政府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加强引导。通过政府和市场的有效结合,切实打通新兴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消除“堰塞湖”,使整条“河流”流动起来。
二是创新国有风险投资管理制度,使其继续发挥“先锋队”作用。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还表现在,在早期股权(天使)投资市场很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引导和推动风险投资发展的模式将继续发挥作用,国有风险投资要按照风险投资运作的规律,创新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制度,破除障碍、明确定位;探索建立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决策和执行制度、激励和约束制度、资产管理和交易制度。要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个环节的健康、快速发展作为检验国有风险投资发展目标是否实现的标准。
三是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科技部、财政部通过引导基金出资
3.09
亿元参与设立了
14
家重点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公司,带动社会资金
20.43
亿元。随着国家引导基金运作成效的逐步显现,各地也纷纷设立各具特色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截止到
2009
年
6
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湖北、四川、福建等
25
个省市设立了
50
家地方引导基金,资金总规模超过
245
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成为引导各类风险投资和社会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渠道和载体,是我们大力支持和鼓励发展的方向。
四是进一步优化风险投资运营、政策和法律环境。加快推进我国风险投资行业自律,推广有限合伙制度,完善风险投资税收政策;以全国风险投资调查工作为基础,加强风险投资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全国风险投资业提供政策信息和技术信息;研究鼓励风险投资中介服务发展的措施;加强对复合型创业投资人才的培训;研究推动社保、保险等长期资金利用风险投资机制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式方法。
风险投资家们常说:“真正的成功不是昨天的成功,不是现在的成功,而是未来的成功。”相信风险投资家们一定能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此文为万钢在第二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资本对接推进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