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环境
2011年
,
拥有7百万人口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本地生产总值(GDP)达到2,433亿美元,较去年增长8.5%;而位于香港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也达到了354家。从2010年开始
,
整个亚洲私募市场又再度蓬勃起来
,
至2011年底
,
亚洲私募股权投资总资本为3,900亿美元,较2010年上升了31.9%。在整体投资环境带动下
,
香港私募股权资本由2010年630亿美元升至705亿美元
,
总升幅达12%
,
约占亚太区整体资本18.1%(见图1)。由于拥有完善的金融系统和稳定政策
,
香港仍能保持亚太区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中心之一。
图1 私募股权投资资本总量
资料来源: 亚洲创业基金期刊集团
二、基金募集
根据亚洲创业投资期刊研究部的调查显示(见图2)
,
2011年亚洲募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额度达685亿美元,相比2010年509亿美元增长了34.6%。香港占亚太区总募集额的10.8%
,
从63.8亿美元增加到73.7亿美元。基金地域分布方面
,
全部以亚太区基金为主。
霸菱亚洲投资成为2011私募资本募集的优胜者。霸菱完成其第五期亚洲投资基金24.6亿美元募集,该基金主要投于成长中的中型企业。圣迭戈县退休员工基金
、
宾夕法尼亚州公立学校雇员退休基金
、
俄勒冈州公共部门雇员退休基金和加拿大退休基金等都是基金基初投资者。RRJ Capital也成功募集了23亿美元成长基金- RRJ Capital I
,
淡马锡控股是主要投资者。太盟投资集团建立了8.8亿美元太盟亚洲不良资产基金
,
投资于亚太区不良资产相关区域。在二级市场基金方面
,
新程投资已筹得4亿美元设立新程亚洲一期基金。鲲行投资也募集了3.8亿美元母基金——鲲行投资三期基金。这使香港的私募股权市场更加多元化(见表1)。
图2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金额
资料来源: 亚洲创业基金期刊集团
表1 2011中国香港地区完成募集的主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基金名称
|
基金规模(亿美元)
|
基金种类
|
基金管理公司
|
霸菱亚洲投资基金第五期
|
24.6
|
成长基金
|
霸菱亚洲投资有限公司
|
RRJ Capital I
|
23.0
|
成长基金
|
RRJ Capital
|
太盟亚洲不良资产基金
|
8.8
|
不良资产基金
|
太盟投资集团
|
新程亚洲一期基金
|
4.0
|
二级市场基金
|
新程投资
|
鲲行投资三期基金
|
3.8
|
基金中的基金
|
鲲行投资咨询
|
资料来源: 亚洲创业基金期刊集团
三、投资活动
2011年
,
香港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有83亿美元
,
虽然香港在传统上并非私募股权投资活跃地区
,
但凭着企业人的经验和成熟的投资环境,也能吸引投资者资金。2011年涉及投资于香港本地金额为15.8亿美元
,
较2010年的25.2亿美元下跌了9.4亿美元
,
相当于37.5%。同时香港投资金额占亚太区总投资额的百分率由3.5%降到2.2%(见图3)。数字新媒体和金融服务仍是香港私募投资最热门行业
,
分别占53%和11%(见图4)。在投资阶段方面
,
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占整体的四分之三
,
这也是受惠于高股票成交量的香港股票交易所(见图5)。
投资者陈国强、王雪红和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的8亿美元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投资成为香港区内最大的私募股权交易。其次是弘毅投资收购融众资本投资集团40%股权,金额达1.3亿美元(见表2)。
资料来源: 亚洲创业基金期刊集团
图3 香港地区私募股权交易于亚太区市场比例
资料来源: 亚洲创业基金期刊集团
图4香港地区私募股权交易行业分类
资料来源: 亚洲创业基金期刊集团
图5香港地区私募股权交易投资阶段分类
表2 2011年中国香港地区主要私募股权交易
投资对象
|
投资金额(百万美元)
|
行业
|
投资方
|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
805.8
|
电信
|
陈国强, 王雪红, 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
|
融众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134.8
|
金融服务
|
弘毅投资
|
来宝集团
|
108.0
|
零售/批发
|
韩国投资公司
|
环球数码创意科技有限公司
|
73.1
|
电子
|
凯雷集团, 云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力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51.5
|
制造业–重工
|
方源资本
|
资料来源: 亚洲创业基金期刊集团
四、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及退出
2011年
,
香港股票交易所的活跃程度有所下降,选择香港上市私募基金支持的亚太区企业仅31家
,
总融资额119亿美元
,
占整亚太区的三分一(见图6)。根据资料显示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仍以中国大陆为主
,共
有27家;这充分印证了香港与中国大陆在金融合作上互助互利的关系。医疗及生物科技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上年最大募集金额(20.6亿美元)
,
其私募基金股东为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国浩股本资产有限公司和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见表3)。
在私募基金退出渠道方面
,
仍然是第三方股权转让最为热门(见图7)。去年香港企业的股权转让及并购退出数量为5宗
,
总交易金额2.7亿美元
,
较2010年下跌了11%。相反
,
私募基金持有时间由五年前的68个月缩短至去年45个月。投资者希望赶快结算投资
,
套取现金
;
这证明了他们表现保守
,
对将来投资市场没有充足的信心。
资料来源: 亚洲创业基金期刊集团
图6私募基金支持的亚太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总额
资料来源: 亚洲创业基金期刊集团
图7
香港地区私募基金退出渠道情况
表3 2011年香港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金企业(私募基金支持)
发行公司
|
募集金额(亿美元)
|
行业
|
私募基金股东
|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0.6
|
医疗/生物科技及相关
|
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国浩股本资产有限公司, 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
|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19.0
|
金融服务
|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德劭集团, 弘毅投资, 国际金融公司, 国库控股国民投资有限公司, 安博凯直接投资基金, 渣打直接投资有限公司, 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
|
高鑫零售有限公司
|
17.1
|
零售/批发
|
美国泛太平洋投资, 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 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国库控股国民投资有限公司, 老虎环球基金
|
中信建投证券有限公司
|
17.0
|
金融服务
|
科威特投资局, Och-Ziff资本管理集团, 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
|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8.0
|
能源及天然气
|
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通用资本, 华能景顺WLR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泰山投资亚洲控股有限公司, 渣打直接投资有限公司, 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
|
资料来源: 亚洲创业基金期刊集团
五、展望
随着欧洲市场面临衰退
,
欧元货币贬值
,
美国部分州已经破产,亚太地区也不能独善其身。在未来一年内,亚太区投资市场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投资者将变得更加谨慎
,
投资金额和基金募集规模也预计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