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资讯
科技信贷架构组建完成,信息服务平台承载上海科技金融城市梦
2013-09-05 资料来源: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 2013-8-26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异常复杂,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且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众多的小微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求;然而,另一方面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受到“钱荒”的冲击,没有充足的资金供给,致使小微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于7月1日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紧接着,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十项具体部署,其中提及要“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等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进一步清费减负,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随后,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责成国家科技部等部委分工负责“大力拓展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
作为全国自主创新、转型发展的排头兵,上海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以金融手段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工作部署。上海市科委在市金融办等兄弟单位的支持下,以不断深化上海科技金融试点城市的建设任务为契机,在“4+1+1”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四大功能板块”(科技信贷、股权投资、资本市场和科技保险)、建立健全“一个机制”(科技金融保障机制)和搭建“一个平台”(上海市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通过新的产品和服务载体切实服务于上海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8月20日,上海市科委将举办《上海市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开通暨科技信贷产品签约洽谈会》,发布科技信贷板块中“3”系列产品规划中的最后一款产品——“微贷通”,这代表着整个“3+X”科技信贷体系构建完成,实现了对初创期、成长早中期、成长中后期科技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的全阶段覆盖;同时启动“3”系列产品中的“履约贷”第四期,参与银行和保险/担保公司数进一步放开,整体额度进一步增加,在操作和管理上也更为规范;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中搭建的“一个平台”:上海市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也将正式开通,今后将成为解决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难题的重要工具,并将承载科技金融产品的网上受理工作,简化申办流程,提高贷款效率。
“微贷通”——关注更小微科技型企业
“微贷通”产品的全称是“科技小微企业‘微贷通’贷款”,是“3+X”科技信贷产品体系中“3”系列产品规划的最后一款产品,针对销售规模在200-1000万元的初创型科技企业。
和“履约贷”相比,“微贷通”针对的科技企业规模更微型,企业所处创业阶段也更为靠前,企业所需贷款金额更少,但也缺担保和抵押,发生各种风险的概率更大。要帮助这类企业跨出获得贷款的第一步,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的力度,吸引有关的金融机构向这类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为切实解决此类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题,上海市科委经过和各类金融机构的磋商,最终形成了“微贷通”的产品方案:符合条件且通过审查的科技企业向担保公司支付贷款本息和2.5%的担保费用,担保公司出具保单,银行“见保即贷”,即刻向企业放款,银行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不超过20%,当企业按时还本付息后,上海市科委补贴企业担保费用的一半,即企业按时还本付息后实际支出的融资成本为8.5%左右。如果发生坏账,政府和担保公司按照70%和30%的比例承担坏账损失。
首期“微贷通”试点总额为四亿元,参与的担保公司2家,银行4家,预计可惠及300余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实际受理过程中,为了控制“微贷通”产品的风险,在企业申请进入审核环节前,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作为受理单位将增设申请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创业团队的集中面试环节,科技企业申请贷款也将正式步入“刷脸”时代。
“履约贷”——盘子越做越大,操作越来越规范
本次签约的“履约贷”四期同样也有很多的可看性。为支持全市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履约贷”的合作范围和,第四期“履约贷”的风险补偿准备金从原先银行放款金额的5%调整为现在的3%,总额度从第一期的1.5亿到第二期的5亿到第三期的13亿持续增长,第四期增加为25亿,预计能够为约1000家销售规模在1000万到1.5亿元的科技企业解决贷款问题;项目的合作担保机构由一家增至两家;项目的合作保险机构也有所调整,增加为三家,其中后两家以共保体的形式参与(法律上与单个保险公司一致);项目的合作银行也从第三期时的9家扩展到14家,这14家银行均为在市金融办和市财政局备案的、具有科技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项试点资格的银行。
作为“3+X”科技信贷产品体系中推出的首款产品,“履约贷”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截至2013年6月底,已累计向407家企业发放贷款13.339亿元。据统计,获贷企业平均年销售增长率达23%。为加强对科技履约贷款申请企业的跟踪服务,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从第三期“履约贷”开始,对贷款申请企业进行回访调查,加强对“履约贷”项目的管理,规范参与各方的操作行为,减少科技企业不必要的麻烦。
信息服务平台——集聚科技金融资源,服务贯通网上网下
为解决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三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将“3+X”科技信贷产品的申请工作电子化,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上海市科委依托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构建了上海市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是为上海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的公益性服务平台,是上海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台包含信息与服务两大功能:
“信息”——在建设全市科技企业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向科技企业发布政策资金信息、金融产品信息,向金融机构发布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融资动态和统计研究信息。目前平台收录各类新闻、通知1260余条,收录全国各地、上海全市各区县的有关科技金融政策230余项,发布近500条经筛选的贷款需求信息,60余个股权融资项目。在全市科技企业信息数据库中,收录包括国家上海创新基金项目库、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库、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及培育企业库等8个库的约6000家科技企业信息,今后还将进一步整合市科委的其他各种项目库为建立全市科技型企业征信体系并及时为其提供所需的科技金融服务打好基础。
“服务”——以灵活多样的手段、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集聚科技金融资源,为企业提供融资申请、项目对接、项目查询服务,同时为金融机构提供专家咨询、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既包括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又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贷、科技小巨人信用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信用贷、创新基金项目信用贷款等4项贷款品种已在平台实现网上申请。
试运行期间,平台已与15家银行、31家投资公司、8家投资咨询服务机构共54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正和更多的中介服务机构积极洽谈中。为保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线上线下部分的有机融合,市科委设计了一整套线上线下服务联动机制,依托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组建了一支覆盖全市17个区县和89个孵化器的120人的“科技金融专员”队伍、一支的70人科技、信贷、投资、上市辅导专家队伍,以及来自合作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一支43人的科技信贷员队伍,通过平台的智能识别运算和三支专家/专员队伍,有效贯通网上网下的科技金融服务。
以股权融资服务流程为例,科技企业通过平台,在线提交股权融资需求并发布,平台根据科技企业提出的股权融资服务需求,对注册投资机构的投资领域、投资阶段、投资偏好、投资规模等要素进行自动配对,将配对结果同时通知科技企业和投资机构双方,由平台工作人员或者该区域的科技金融专员安排双方线下对接洽谈,并提供各类跟踪服务。在此期间如果科技企业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通过平台在线咨询各类科技金融专家和专员,享受平台带来的各种便利。
附:
“3+X ”科技信贷产品体系介绍
2010年底,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轻资产、无抵押、缺担保难以在银行获得借款的情况,上海市科委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创新信贷产品,加强和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的合作,针对科技企业发展阶段和实际需求,设计了与之匹配的科技信贷产品。
首先从解决科技企业“贷款难”着手,提出了建立“3+X ”科技信贷产品体系的开发规划,为科技企业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细分化的信贷产品。“3+X”中的“3”是指:“微贷通”、“履约贷”、“信用贷”三种产品,2013年推出的“微贷通”针对销售规模在200-1000万元的初创型科技企业,通过政策性担保+信贷的方式支持,贷款额度在200万以下;2010年底推出的“履约贷”针对销售规模在1000万到1.5亿元处于成长期的科技企业支持方式为信贷+履约保险/担保+保费补贴,贷款额度在200-500万;2011年推出的“信用贷”针对销售规模在1.5亿元以上或者销售规模在5000万以上且承担市科委项目的,处于发展期或成熟期的科技企业,针对这类企业政府不提供政策担保,仅提供相关企业参与承担科委项目的情况,该类科技企业通常可享受无抵押担保的额度在500-1000万或1000-2000万的信用贷款。“3+X”中的“X”是指开发或引进专门化或区域性的产品,目前已有的产品如创新基金信用贷、成果转化信用贷、软件产品信用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可以针对某类特定企业解决它们的融资问题。
“3+X”科技信贷产品体系的特点是:流程简化、批量操作、扩大覆盖、规模做大从而能够提升影响力。在这样的规划下,3年以来上海市科委依托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充分发挥拥有科技企业资源优势,划分企业规模,摸清潜在客户数量,进行分类开发,陆续推出了科技企业履约贷、成果转化项目信用贷和科技小巨人信用贷等产品,深受科技企业欢迎。据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共为632家科技企业解决银行贷款35.203亿。

[返回]
版权所有 © 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