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资讯
国家开发银行拟60亿元设直投公司 试水银行系PE
2008-10-20 中国经营报

正处于商业银行转型的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在正式挂牌前夕,设立直接投资公司的初步方案也浮出水面。

  知情人士透露,两个月前,国开行正式启动了直投业务设立计划,拟拿出60亿元设立直接投资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业务;而子公司的注册地点极有可能是深圳而非北京。

  在券商直投业务阳光化后,以特批身份进入直投试点的国开行,为银行系直投业务打响了头炮

 直投公司模式

国开行的直投业务将比照中金公司模式,直接成立子公司。”9月初,一位接触国开行直投业务的知情人士透露。

  自去年年底获得汇金公司注资200亿美元后,国开行的商业化转型正式开始。商业化转型的总体框架,除了延续其中长期信贷业务、银行间市场发行金融债以及不做零售业务等基本思路外,国开行现有业务将进行调整,增加直接投资、投资银行和企业存款三大业务。

  不过,对于直接投资和投资银行业务,是直接纳入国开行现有业务范围、形成国开行全能银行模式,还是在总行旗下设立两个子公司?这在今年年初总框架方案中未有定论。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近两个月,国开行基本确定选择后者,即设立直接投资子公司的方案,并已和业内著名的私募机构进行了初步接触。国开行初期愿意拿出60亿元投资。 9 月3 ,一位资深私募人士透露。但他表示,这60亿元是注册资本还是投资资金的规模,还没有确定。

  据了解,在直投公司选址方面,此前国开行投资业务局相关人士已多次赴深圳考察,有意将直投公司地点选在深圳。这可能是出于防火墙的考虑,将直投子公司和总行分处两地。前述私募人士分析。

  由于国开行原副行长王益案件未最终了结,国开行董事会相关人员也没有最终确定。国开行在股份有限公司挂牌和直投子公司设立的时间表上,可能存在不确定性。之前,国开行领导曾经表示今年7月底挂牌,但挂牌时间一再延迟。

  事实上,国开行在直接投资业务方面,一直走在银行机构的前面。之前,国开行已经参与了中以基金、中瑞合作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中国东盟中小企业投资基金、中意曼达林基金、中非基金等6只国际产业基金,并与苏州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10亿规模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今年5月,国开行还和浙江天堂硅谷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家有限合伙制的创业投资综合服务公司。

不过之前国开行参与的这些业务模式与未来设立的直接投资子公司模式完全不同。之前直接投资试点业务,都是经过国家或部委特批,国开行只是出资人或者LP(有限合伙人)的身份,将来直接投资子公司则由国开行直接参与投资和管理。知情人士提到。

商业银行PE激进

  向商业银行转型的国开行,能够进行直接投资业务,让其他商业银行艳羡不已。虽然2006年发改委曾经讨论过银行、券商和保险公司进行直接投资业务的问题,但今年以来,只有多家券商获得直投牌照,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方面则仍无动静。

商业银行和风险投资的风险观念完全不同,一个是风险厌恶型,一个是风险喜好型。只有在商业银行的人才、防火墙等各项机制都准备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开展此项业务。浦发银行财务顾问业务主管宋瑞波认为。

  不过,据了解,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已经通过各种形式间接分享了直接投资业务的繁荣,比如期权贷款、借助信托公司平台等形式。近期,一位参与某国有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私募人士透露,该行还将开发债转股等业务,贷款可以最终形成股权。

  商业银行之所以积极与PE(私募股权基金)合作,看中是此类业务中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今年7月初,浦发银行正式推出其财务顾问+托管PE服务,目前已经和十多家基金展开合作,在上市、并购、政府等财务顾问后,浦发又新添私募业务,财务顾问服务种类达到16种。

  今年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都有大比例增长。工商银行的投行业务启动较早,上半年业务收入高达48.2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幅高达105.6%,其投行业务收入占非利息收入比例已经达到20.76%

 私募与贷款业务共舞

一般来说,如果企业引进了私募机构作为股东的话,在同等条件下,我们会更容易给这类企业授信。宋瑞波说到。

  据了解,银行的这种跟投模式和美国硅谷银行业务模式类似。不过,硅谷银行在PE/VC领域的服务程度比中资银行更深入。比如,硅谷银行主要业务就是给私募机构融资,同时给私募机构所投资的企业融资,并在美国取得了较大成功。而给私募机构融资目前在中国尚属于禁区

  对于给私募机构融资,国内之前只有国开行给多家有政府背景的创业投资公司做过类似的融资安排,是国开行多种软贷款业务之一。而商业银行方面,由于此项贷款业务涉及银监会政策还未开放的并购贷款业务,所以给私募机构贷款一直还没有大张旗鼓地开展。

商业银行当前开展并购贷款业务的可能性还很小,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上海东方华银私募律师李磊认为,特别在今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控制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并购贷款放行的可能性很小。


[返回]
版权所有 © 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