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务:所长 智库办主任
职 称:研究员
学 历: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科技创新管理、国家创新体系、产业技术创新
李哲,江南体育下载链接科技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科技创新政策、国家创新系统、科技治理、科技规划与计划管理、技术性贸易措施等。参加国家创新体系重大问题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科技专项规划、重点科技专项的研究论证工作;参加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系列调研与文件起草。近年承担的主要课题包括: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报告研究、中德科技创新政策比较研究、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问题研究、面向规划实施的科技发展规划制定机制及方法研究、产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研究、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方法研究等50多项。在科技创新政策方面,完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研究》、《入世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与WTO规则的协调研究》、《制造业领域是否发生了外商直接投资“回流”?》、《英国碳基金推广低碳技术的启示》、《地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态势》、《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的历程与发展建议》等多篇调研报告和学术文章。
研究领域: 科技创新管理、国家创新体系、产业技术创新 |
已承担或正在承担的课题: |
主要成果: |
研究成果: •2014年2月,《关于进一步发挥北京高端产业引领作用的建议》荣获2013年度北京市科协系统优秀建议二等奖。 •2012年2月,《<生物燃料可持续生产国际准则>对我国生物燃料发展的启示》获得第11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 •2011年11月,参与完成的《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方法研究及标准研制》获得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三等奖。 •2006年12月,参与完成《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工程实施方案》获得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三等奖 •2012年4月,被聘请为2012年度北京市人民政府建议特邀建议人,任期三年。 •2011年,担任北京市生产力学会理事 |
发表作品: 中国推进包容性创新的实践及相关思考,《中国科技论坛》,2015年4月 DARPA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9月 科技类社会组织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科研管理》,2015年7月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政策问题研究,《科技与经济》,2016年8月 国外专业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的经验与启示——以德国宇航中心项目管理署为例,《中国科技论坛》,2016年8月 科技创新政策的热点与思考,《科学学研究》,2017年2月 技术经济范式变化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和启示,《中国科技论坛》,2017年7月 国家创新状态比较:以中德为例,《中国科技论坛》,2018年3月
《创新生态2014——基于政策的视角》,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年6月 《中国企业在欧洲建立研发机构的调查报告》,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年8月 《中国的吸收发展期——研究、创新和中英合作前景》,北京出版社,2014年10月 |
媒体报道: 俄罗斯科学院改革的动向. 《学习时报》2014年7月 努力实现从“中国组装”到“中国制造”的跨越.《人民日报》理论版2006年5月8日 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人民日报》理论版2006年4月12日 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论坛作报告情况: 2014年11月23日,在第九届中日韩科技政策研讨会上做“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制定”的学术报告 2014年5月23日,在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基于实证的创新政策论坛上”做“Innovation State of China and Germany”学术报告。 2014年4月29日,在中德创新政策论坛上做“Comparison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s In Germany and China:Take Two Institutes as Examples”学术报告。 2014年3月29日,在广州“APEC Research & Technology (ART) 2014”会议上作“STI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in China”的学术报告。 2013年10月31日至11月8日,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等机构进行技术创新管理交流,作“Emerging industries and S&T Innovation Management: Biotech as an example”学术报告。 2012年9月,作为UNESCO二类机构讲师,面向发展中国家科技管理人员作“China’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biotechnology”学术讲座。 2012年5月7日至16日,赴英国BSI、爱尔兰国立大学等机构进行科技创新管理交流,作“China’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S&T Innovation ”学术报告。 2011年11月19日至27日,赴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交流,作“China’s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S&T Innovation”学术报告。 2011年4月3日至7日,赴印度新德里参加金砖国家发展研讨会,作“Technology Sharing, Innovation and Cooperation”学术报告。 2011年7月,参加在西安举办的“中日韩科技政策论坛”作“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d by S&T Innovation”学术报告。 2011年4月,参加在香港举办的“Energy Securit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论坛作“Energy Transformation Led by Technology Innovation ”报告。 2011年5月,赴印度德里参加“Equity and Access to Medicine: Role of Innovation and Institutions”论坛,作“Traditional Medicine: R&D and Opportunity”学术报告。 2010年4月,赴美国耶鲁大学作访问学者,作“Industrial Development: R&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学术报告。 2010年12月,赴斯里兰卡参加“Fifth Asian Conference on Bio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作“History, Hot Spot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Biotechnology in China”学术报告。 2009年4月,赴尼泊尔加德满都“Fourth Asian Conference on Bio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作“Definitions, R&D Activities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Biotechnology in China”学术报告。 2008年8月,赴挪威奥斯陆参加欧盟第七框架计划“Innova-P2”项目研讨会,作“Global Access to Medicines:China’s experience”学术报告。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创新体系等议题,近年在上海、山东、广东、新疆、内蒙、天津、北京、宁夏等地多次进行专题讲座和江南app平台下载官网苹果版。 |